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媒体报道新冠疫情期间报道 详细

四川手机报:探访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96111幕后:200余名专业人士坐镇,一天最多接了417个电话

发布时间:2020-03-13 09:10:19

您好,这里是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96111,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3月11日,在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的办公室里,四川手机报记者听到来电声和应答声此起彼伏。省精神医学中心受省卫生健康委委托,在省通信管理局、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等支持下,于2月6日正式启动运行“96111”心理援助专用热线,在守护大众身体健康之外,还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抗击疫情,既要“救命”,也要“护心”

“新冠病毒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又很狡猾,这些特点导致公众对新冠病毒的恐惧、紧张。疫情可能导致既往有心理精神障碍的人群病情波动或加重,也可能诱发普通人出现精神疾病或情绪障碍,这点很值得公众重视。”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主任、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副主任周波介绍,紧急开通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96111”很有必要,填补了我省省级心理援助专用热线的空白。

据悉,在“96111”上线后,该中心还推出了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微信公众号,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免费提供网络在线心理援助服务。

事实也证明,通过96111心理援助平台寻求帮助的人不少。截至3月11日,这个数据已经破万,并且热线平均每天服务130余人次,公众号平均每天服务220余人次。

“最多的一天,我们接听了417个电话。”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心理治疗师黄利红介绍,咨询者们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已有92岁了,甚至有从江苏、上海等外地打来的,咨询电话95%以上和疫情相关,比如“居住地附近有人被隔离了,感觉特别恐惧,该怎么办?”“看到新闻上确诊患者的症状,我也有相同的感觉,怎么办?”“最近总是做梦,都是噩梦,睡不踏实,怎么办?”……电话一头总是倾倒焦虑,而另一头则总回以专业的健康宣教和心理危机干预。

为了保障不漏一次求助,热线电话设置了3席,24小时都有专人值守,网络应答则分成6个组,根据咨询人数机动灵活安排接线人员。截至目前,96111心理援助平台共有志愿者266人,其中省医院、省精神医学中心职工就有103人。这266人均有心理学相关背景,从众多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专业人士。

>>面对求助,线上线下联动救援

黄利红接听的许多热线电话中,一位女性给她留下的印象深刻。来电的女子讲述,自己曾经被集中隔离了14天,此事被邻居们知道了,总觉得周围的人都歧视自己,因此无比焦虑,40多天来都睡不着觉,担心自己身体要垮掉了,但又不好跟丈夫、孩子诉说。“她当时全程哭腔,我们在认真聆听后,分析她应该是受到了心理创伤,为她做了心理疏导,并在电话里带着她做呼吸放松,也教了她一些入睡技巧。”黄利红回忆,这通电话,足足进行了将近50分钟,电话那头的女子在结束通话前情绪也明显好转,并连连表示谢意。

不久前,黄利红和同事们还遇到了一位较为特殊的求助者。电话刚接通不久没说几句,接听电话的专业人士就判断出对方精神状态不好,对方也坦诚自己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现在思绪混乱。志愿者便一直通过谈话沟通稳定其情绪,并耐心追问其身边有没有家人、住在哪儿、姓名是什么、有没有按时服药等等信息。对方在回答这些问题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苦恼:断药了,想买药,但买不到,感觉没有人关心自己。在得到求助者的同意后,接线志愿者迅速汇报情况,并与负责该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的成都温江某社区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社区工作者当天下午就赶到了求助者家里,并帮其解决了药物问题。“他们其实是更容易受疫情波动影响的人,他们也容易对周围的人造成更大的影响。”据黄红利介绍,这次救援是96111心理援助平台与全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平台的一次合作,也是疫情期间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照顾的一个缩影。

96111心理援助平台的开通,让许多不太会使用互联网的人群多了一个求助途径,“我买不到口罩,咋办?”“我种的菜烂在地里了,怎么办?”“怎样能快捷办理健康证明去复工?”⋯⋯各种类型的提问蜂拥而至。为此,96111心理援助平台还将来电求助转介给12320卫生热线、12345市长热线等平台,帮助求助者更好地了解政策、获取资源。

周波介绍,96111心理援助平台还将持续为公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在疫情之后,随着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或多或少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包含心理健康促进计划,提出向公众提供各种心理健康服务,包括热线、网络平台等,所以96111心理援助平台将一直保持运行。”

(四川手机报 黄睿


报道链接:探访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96111幕后:200余名专业人士坐镇,一天最多接了417个电话